庆城县金融支持精准扶贫工作纪实
去年以来,庆城县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关于深入推进脱贫攻坚的战略部署,不断优化信贷结构,创新金融产品,完善金融服务体系,拓宽农村地区金融服务深度和广度,撬动社会各方力量和要素参与到精准扶贫中来,切实发挥金融在脱贫攻坚中的重要支撑作用。截至2016年9月底,全县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68.48亿元,同比增长16.04%。其中,涉农贷款余额54.47亿元,占全部贷款的79.55%;发放精准扶贫专项贷款3.85亿元,涉农银行业金融机构向建档立卡贫困户累放贷款3.24亿元,全县形成了抓扶贫、真扶贫、扶真贫的良好工作局面。
“银行”开到家门口
该县针对农村地区银行网点少,金融服务能力弱的实际情况,将农村金融网点的建设作为提升金融扶贫服务水平的有力抓手。县政府支持涉农银行业金融机构在贫困村布放“三农”服务终端、惠农服务终端和具有银行转账查询、小额取现、话费电费缴存功能的转账电话;在行政村推出了以农户为重点,以“惠农卡”为载体,以互联网金融为平台,以普惠金融为推手的“四融”(融资、融智、融通、融商)平台互联网触屏服务终端;在村委会设立便民金融服务点,启动运行金融服务流动车,主动延伸服务半径,拓宽服务覆盖面,推进普惠金融。截至目前,在农村布设金融营业网点26个,便民金融服务点58个,布放“三农”服务终端、惠民终端、“四融”平台服务终端107台和转账电话153台,共计318个,实现了所有行政村全覆盖,弥补了农村网点少,解决了服务能力弱的问题,打通了农村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该县驿马镇韦老庄村便民金融服务点设立于2013年9月,聘用有一定金融、法律知识和有较好经济基础、群众基础的自助设备管理员负责办理日常业务,为当地群众提供小额现金存取、转账汇款、各类财政惠农补贴资金支取、账户余额和交易明细查询、自助缴费、小额信用贷款、挂失和存折补登等金融服务。辐射服务周边佛寺肴村、驿马村、韦老庄村3个行政村,满足1079户3796名农户的金融需求,有效解决了农村长期以来存在的取款难、存款难、结算难的问题,免除了群众长途奔波和排队等候,使周边群众足不出村便可享受到便捷的金融服务,被老百姓亲切地称为“家门口的银行”。
“告别窑洞”住新居
庆城县地处黄土高原,以前大部分农户都住在地坑院和半山腰上的窑洞里,今年以来,该县把农村群众的住房提升改造工程作为全县投资金额最大、覆盖范围最广的民生项目来抓,实现“告别窑洞”的目标。为了确保该项工程的顺利实施,政府积极协调银行贷款,经多次向邮储银行省市分行汇报衔接,在全国率先推出了“告别窑洞”专项信贷产品——农村住房改造小额贷款。无论是分散建房、居民点建房,还是购买乡镇商品房,户均都能得到5—10万元的贴息贷款,基本满足了农民群众建房所需的费用。为了极大地减轻农户的贷款负担,政府给予全额贴息,并且担保方式灵活,贷款期限长达10年。尤其对实在无能力建房的特困户,将由政府兜底统一建设公租房,绝不落下一户。按照“统一规划选址、统一建设标准”的要求,坚持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体系和富民产业跟进三同步,确保搬迁户“搬出来、住进来、富起来”。
高楼乡杨塬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杨义清,原本住在老庄的旧窑洞里,年久失修,交通不便,要维修窑洞得十多万元,家庭困难的他难以承担。2016年,该乡实施脱贫攻坚美丽乡村示范村居民点建设项目,杨义清也想住进居民点,可是资金成了“拦路虎”。乡政府知道了他的住房意愿和实际困难后,将他家纳入“告别窑洞”改造对象,给予了10万元的农村住房改造小额贷款支持。现在,居民点的房子已经建成,杨义清正在着手装修入住。每当提起这件事,杨义清都感激的说道:要不是政府,我可能一辈子都住不上这么好的房子。
产业培育富百姓
圆老区农民的新房梦,是庆城县政府的愿望所在。但扶贫不是救济,扶贫的关键还要增强贫困户自身的发展能力。为此,县政府通过金融支持“住房扶贫+产业扶贫”的“链条式”扶贫模式,实现“整体搬得出、长期稳得住、逐步富得起”的扶贫目标。
为了促进全县苹果、瓜菜、草畜、苗林等产业规模化发展,县政府通过设立财政专项担保基金,有效整合银行支持产业发展专项贷款——“金桥工程” 贷款2.87亿元,给农民产业发展脱贫致富提供强大资金支持。在贷款发放上,由农户自愿申请,村合作社初审、上报,乡镇资金管理中心调查、审批,县联社复审。为了确保贷款资金真正用于农业产业发展,政府对贷款使用情况进行跟踪督查、追踪问效,严格贷后检查。为了有效降低贷款风险,将“金桥工程”贷款所涉及户均纳入人行征信系统,进行实时监控,确保贷款放得出、收得回、有效益,同时把贫困村特色产业项目作为优先扶持对象,借助金融支持产业,产业带动扶贫。截至目前,已累放贷款2499户2.88亿元,其中涉农企业38家8940万元,农民专业合作社104个2858万元,农户2357户1.7亿元,加快了助农增收步伐,增强了该县脱贫攻坚战的带动能力。
“有了这10万元的金桥工程贷款,我们合作社的鸡舍就能扩建了,再增养2000只鸡,整体规模就可以达到4000只了,我们夫妻俩就不用再出去打工了,在家也能挣大钱!”土桥乡佛殿湾村村民刘有仓高兴地说。
2015年,刘有仓成立了土桥丰仓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专门饲养肉鸡,可是由于合作社规模小,盈利也少。要想挣钱,就必须扩大养殖规模,但资金是他发展的最大障碍。正当他一筹莫展的时候,乡村干部得知了他的想法,利用“金桥工程”贷款项目,为其解决了10万元的发展资金,解决了他的燃眉之急。目前,刘有仓的丰仓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养鸡4000多只,一年实现纯收入六万多元。
资金合作创新路
针对该县农村产业结构单一,农民致富创业启动资金不足这一瓶颈制约,县政府积极探索、科学研判,找准脉象、对症下药,采用“政府+银行+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将扶持农村产业发展与金融精准扶贫相结合。2015年8月底,在全县153个行政村注册成立了农村产业发展资金专业合作社,实现了全市率先行政村全覆盖。积极宣传动员有发展愿望、有脱贫产业、有致富项目的农民、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农企业和贫困户入股参社。县政府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对村级资金合作社分三次注入财政专项补助资金3060万元(每个村20万元),有效整合银行支持产业发展专项贷款、农民手中闲散资金和社会捐助资金,给农民产业发展脱贫致富提供强大资金支持。特别是对于没有致富能力、还贷困难的贫困户,采取由乡政府选定信誉良好、经营有方、愿意帮扶贫困户的企业、农村合作组织和致富能人通过提供就业岗位支付劳动报酬或者经营分红,带动贫困户在贷款使用期间增收脱贫。截至目前,全县以村级产业发展资金专业合作社为平台,向入社农户发放贷款8.68亿元(自有资本金借款0.46亿元,自有资本金使用率达到82.04%;“金桥工程”贷款2.87亿元;精准扶贫专项贷款3.85亿元;贫困户住房提升改造贷款1.5亿元),实现受益农户20318户(其中贫困户11689户)、农民专业合作社118个和涉农企业51家,资金合作社支农扶农作用明显。
庆阳醋头醋农耕文化科技产业园有限公司位于该县驿马食品产业园,其前身是有着近20年历史的宁县瓦斜醋厂。从2013年开始,公司就计划投资5000万元引进国际先进酿醋设备,建成年产3万吨调味头醋生产线一条,年产1万吨酱油生产线及附属配套设施。可是由于资金短缺,又不能向银行提供有效的抵押物进行贷款,投资发展计划一再搁置。2015年,精准扶贫专项贷款项目实施以来,公司法人代表刘志振申请精准扶贫专项贷款企业带动贷款1667万元,涉及6个乡镇(办事处)503户贫困户。醋头醋公司与贫困户签订三方贷款协议,通过向贫困户进行10%的贷款额度的经营分红,带动贫困户在贷款使用期间增收脱贫。目前,该公司已完成了厂区“三通一平”、产品展示厅及办公用房搭建、醋田、围墙、大门、车间内参观台及地面硬化、发酵池、淋醋坑等建设,建成年产3万吨调味头醋生产线和1万吨酱油生产线各一条。2016年,该公司又申请“金桥工程”贷款1500万元,用于设备采购,现正在进行设备安装调试。项目建成后,预计年总产值3.2亿元,实现利税6000多万元,安置贫困就业人员200多人。
从住房扶贫到产业扶贫,从单一扶贫到合作扶贫,庆城县创新扶贫模式,找准症结,开好“药方”,全力推进着新时期的金融精准扶贫工作。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