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城县:规范农民合作社运营发展,提升农业生产现代化水平
近年来,庆城县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突出抓好农民合作社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通过健全扶持政策体系,强化示范引领作用,强化指导服务等措施,扎实推动全县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通过一系列举措,全县农民合作社产业类型日趋多样,经营内容不断丰富,服务能力持续增强。在助力脱贫攻坚、推动乡村振兴、引领小农户发展致富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目前,全县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921家,流转土地7.41万亩,涵盖了种植、养殖、苗林、服务等多个领域,为全县农业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
强化政策扶持,构建扶持体系。立足县情,制定出台了《庆城县2021年国家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实施方案》《庆城县种植养殖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规范提升农民合作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从产业扶持、金融支持、税收保险、人才保障等方面建立健全了符合我县农民合作社发展需要的政策支持体系,既增强了政策精准性,又为全县农民合作社发展夯实了基础。
加强规范建设,开展分类管理。对全县农民合作社按照“五有”合作社、巩固提升合作社和引导退出合作社三类,分类建立差别化管理台账名录。针对“五有”合作社,以全县三元双向循环农业发展模式为依托,从生产技术、市场营销、财务核算等方面持续发力,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对于巩固提升类合作社,根据产业基础和发展意愿,按照“政府推动,市场运作,政策扶持,资源整合,加快发展”的思路,通过招商引资、合作经营、集中托管等方式,促其专业转产、规范经营;针对引导退出合作社,对继续愿意经营的,采取政策倾斜、经营管理提升培训、一对一包抓指导、组建联合社等措施规范提升。对无继续经营意愿的,动员其转型培育为家庭农场或积极动员其采取简易注销程序办理注销登记。
立足产业禀赋,辐射带动发展。引导广大农民专业合作社不断探索推广“党建+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鼓励引导支持合作社采取“保底收益+按股分红”和“保护价收购+利润返还或二次结算”等收益分配方式,与农户建立稳定的合作发展关系。通过丰富出资方式、挖掘资源要素价值、农资统购统销、农机农技服务、订单销售及仓储保鲜服务等形式,扩大成员覆盖面,加强利益联结。目前,全县合作社联结小农户总数19568户,占比41.12%。
鼓励联合运营,增强发展合力。按照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原则,积极引导农民合作社依法自愿兼并、合并或组建联合社。统一特色生产标准,提升专业化、集约化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建立了“庆州壹品”县域公用品牌,围绕苹果、草畜、瓜菜、中药材等特色主导产业,不断扩大合作社生产经营规模,增强了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提高了全县农业生产、储藏、销售各个环节专业化、集约化水平。目前,全县共创建联合社7家。
培育典型标杆,典型带动发展。按照合作社申报、乡镇推荐、县级审核的程序,在全县范围内培育了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农民合作社示范社,树立了一批可学可比的标杆和样板,营造了规范办社、比学赶超、争创先进的良好氛围。同时县农业农村部门对照《庆城县农民合作社示范章程》为全县178家运营规范合作社制作了章程制度、门牌标识,引导700多家合作社聘请了专业会计,规范财务管理,12家 运营不规范合作社通过整改达到规范运营标准。目前,全县共有各级示范社126家,其中国家级3家,省级29家,市级29家,县级65家。
组建辅导队伍,增强服务能力。通过单位推荐、个人自荐、县农业农村部门审核工作机制,从县、乡、村遴选了114名政治素质过硬、农业经验丰富、沟通能力强的工作人员,组建了庆城县农民合作社辅导员队伍。将114名辅导员按乡镇划分为15个工作小组,每组负责60家左右合作社,按照“每月至少走访1次、每季度开展1次集中指导、每年帮办1件实事”工作要求,为每家合作社建立了《庆城县农民专业合作社指导服务台账》,详细记录合作社基本情况、存在问题、指导措施及整改成效,实现了“一社一档、动态跟踪”。通过指导全县700余家合作社完成财务规范管理,178家合作社统一制作章程制度与门牌标识,12家“运营不规范”合作社达到规范运营标准。全县各级示范社数量从2020年的89家增至126家。
今后,庆城县将进一步强化农民专业合作社政策扶持引导,不断推进规范化管理,加强品牌建设与市场开拓,激励合作社增强带农增收能力,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作出更大贡献。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