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怀版
  • 无障碍
  • 政务微信
您的位置: 首页 >政务动态>部门动态>详细内容

庆城县博物馆暑期开展“溯泾河文脉 品石窟华章”主题研学活动

来源:庆城县博物馆 作者:金子靖 发布时间:2025-07-30 10:37:19 浏览次数: 【字体:

为深化青少年对陇东文明和丝路文化的认知,庆城县博物馆精心策划的“溯泾河文脉 品石窟华章”主题暑期研学实践活动,于7月29日圆满落幕。本次活动组织选拔自全县的40名优秀青少年志愿者,赴镇原县博物馆、4A景区北石窟驿及北石窟寺开展深度研学,通过沉浸式的文化之旅,点燃青少年守护文化遗产的热情,为陇东地区文博事业注入青春力量。

479554c1e1d941578f3b57a6e5c6c0da.jpg

本次活动紧密围绕“馆藏探秘·丝路寻踪·艺术溯源”三大主线展开:  

镇原县博物馆:在专业讲解员引导下,志愿者系统学习镇原历史脉络与民俗文化,通过陶器、青铜器等馆藏珍品,读懂“陇东粮仓”的文明密码。  

北石窟驿景区:它宛如一颗镶嵌在陇东黄土高原上的明珠,承载着千年的历史记忆与文化积淀。依托始于先秦的彭阳邮驿和秦汉彭阳古城旧址而建,地处蒲河与茹河交汇处,是陇丝绸古道北线“萧关道”东入口的军事、交通、商贸重镇。近几年来,在文化衍生的基础上,增加了最抚人心的“人间烟火”。志愿者在品味舌尖美味的同时,体验国家级非遗项目-庆阳剪纸,感受地理景观和人文记忆的深度融合。

北石窟寺:位于蒲河之滨的北石窟寺,是本次行程的核心区。它始建于北魏永平二年(公元509年),由泾州刺史奚康生主持开凿,历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宋、明、清等朝代增修,形成规模宏大的石窟群。现存窟龛296个,石雕造像2126尊,壁画96.7平方米,题记150方,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寺内造像以七佛为主体,艺术风格由北魏的“秀骨清像”逐渐演变为盛唐的“丰满圆润”,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其中,北魏165窟以七佛、十身胁侍菩萨等造像著称,气势恢宏;唐代32窟造像面容丰腴,衣纹流畅,为盛唐艺术精品。

北石窟寺不仅是佛教艺术的瑰宝,也是研究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资料。近年来,通过数字化保护、防水工程等措施,有效保护了这一千年文化遗产。

志愿者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了开放的所有洞窟之后,现场参与了飞天皮影的手作体验,通过触摸的皮影,穿越时空的体验了一把千年前的非遗技艺。

本次活动通过“一馆一寺一驿”为轴,串联起泾河文化的物证、技艺与精神的三维空间。提升了青少年对庆阳历史文脉的认识和地域文化的自豪感;也增强了志愿服务的沟通协作、探究思考能力,多名志愿者展现出成为“小小文博讲师”的潜质。本次活动的圆满落幕标志着两县文博场馆青少年教育合作建立了新范式,也是博物馆‘馆校联动·知行合一’教育理念的成功实践。未来我们将持续深化研学课程设计,引导更多青少年在触摸历史中坚定文化自信,成长为文化遗产的守护者与传播者。

终审:苏海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