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民间故事之桑梨塬
在庆阳县玄马乡,有一小块平原,四周被沟沟岔岔弯弯曲曲地环绕着,显得格外奇特、秀丽。
相传在很久以前,这里有位技艺高超的老果农,名叫桑茂林。他没有妻子儿女,孤身一人,大半辈子是在果园里度过的。在他的果园里,有一棵他用毕生心血栽培的大梨树。他对于这棵梨树,简直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珍爱。这棵大梨树是嫁接在桑树上的,树上结的梨儿有碗口那么大,吃起来脆生生、甜滋滋,不等咽下肚里,就有一股奇异的芳香沁人心脾,真是稀奇得很!桑茂林给这棵树起名“桑儿梨”。每年中秋节,梨子成熟了,香飘十里,经久不散,果子结得满树都是,简直连树干都要压弯了。每当这个时候,茂林老汉总要在梨园设下盛大“梨宴”,邀请全村老少,品梨赏月,共话桑梨。
不知不觉地,桑儿梨和桑茂林老汉的名声越传越远。有一年中秋节前夕,一个叫侯三的地方官听说了这件事。这个侯三,贪婪狠毒,一向骑在百姓头上作威作福,百姓们恨透了他。这回他听说有这等美事,哪里肯放过,当即就带着一帮走狗闯进了梨园。为了保住心爱的梨树,桑老汉忍气吞声,尽力应酬。侯三狼吞虎咽地一阵大嚼之后,心想:这么美味的桑儿梨,的确名不虚传,恐怕普天下再难以找第二颗了,何不将此梨献上去。想到这里,他脸一沉,威逼老汉将全树的梨都摘下来。桑老汉据理力争,侯三哪里肯听他的话,手一挥,狗腿子一拥而上,片刻将满树的梨摘个精光,共摘了满满的八筐十五篓桑儿梨。然后又人挑驴驮地送到了周王的宫廷。周王看侯三的奏折上写着“此乃敝乡小民种植的‘桑儿梨’,其味甘醇,亘古未有,特向周王敬献”。周王一吃,果然香甜无比,他吃了一个又一个,赞不绝口,马上传出了两道旨意,一是给侯三加官三级,二是封桑梨树为御用长生果,除王室外,不许任何人享用!
旨意传下来了。真是祸从天降!桑老汉气恨交加,一筹莫展。村子里的人们都在替桑老汉担忧忧:想不到这么个德高望重,行了大半辈子善的好人竟会遭此厄运,真是天理何在!人人都骂狗官侯三丧尽天良。
转眼又到了春暖花开时节,桑儿菜又像往年一样枝繁叶茂,花开一树。这时候,侯三又闯进了梨园。他得了权势,更加骄横了,为了能再一次献媚取宠,他命人上树数清了开花的数目,扬言说,春天开多少花,秋天就要多少梨,少一个梨,赔一颗人头!
这下,桑老汉差点没把肺给气炸。他大骂侯三是强盗,得寸进尺,贪得无厌。然而这又有什么用呢?莫非真的在劫难逃?他一时饭吃不下,觉睡不着,忧心如焚,整日整夜徘徊在梨树下望着心爱的梨树伤心落泪。村民们也都暗暗地替桑老汉捏一把汗。这回怎么办呢?大家集思广益,商讨对策,可是到底一点办法都没有。桑老汉绕着自己亲手培育的梨树转了三天,头发白了一半。他终于想出了一条妙计。他忍痛割爱,领着乡亲们在远离梨树的一道沟坎下挖出一条地道,这条地道直通桑梨树下,然后将一根根的树根全部砍断。果然,几天以后,原来满树生机的梨树就大变了样,直变得树叶萎黄,枝条干枯,一个个青溜溜的小梨儿蔫头耷脑地往下掉。于是,桑老汉和乡亲们赶紧派人向侯三告急,说是梨树得了重病,快要保不住了,请上边发落。侯三听说后,慌忙上殿启奏。周王也急了,派出司法大臣前往查看,只见桑梨树枝叶枯黄,一副病态,奄奄一息了,可是查遍树身,并不见一点伤痕。司法大臣犯难了,心想:要说是务作不精心,可也找不出什么证据来。正在这时,桑茂林老汉走上前,从从容容地说到: “大人,您知道,务梨从不攀缘树的。就是要摘梨,也都是用长竿,顶头做个小杈杈,旁边绑上布袋,一颗一颗地挑落在布袋中。可是,侯三他们一点儿也不爱惜梨树,一个个如狼似虎,去年上树抢梨,今春攀枝数花,遍踩梨树肢体,小民屡劝不听。想这桑梨树是受了周王御封的,怎能蒙受如此玷污!梨树的死,更见其气节之高!”司法大臣听了这番话,想想言之有理,便回朝奏明了情由。周王听奏,想到从此再也吃不到甘美无比的长生果了,大发雷霆,下令将侯三绑赴午门斩首。
这场因桑儿梨引起的斗争终于结束了,桑梨树死了。可是,桑儿梨和桑茂林老汉的名声却扬得更远了,而“桑儿梨事件”使这个原先不起眼的小山村一下子名声大震。“桑梨塬”便由此得名。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